学生复试前求指导录取后玩消失
2015-04-17 09:49
来源:新东方徐州学校
作者:新东方徐州学校
最近,武汉某知名重点高校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、副教授牛静很受伤—— “复试前强烈希望成为我的学生,各种表决心。一旦复试被录取,马上消失得无影无踪”。
牛静2010年博士后出站后开始任现职,至今已指导7名硕士研究生、1名博士留学生。通常,每年考研、考博有资格进入复试的考生,一般都会主动联系所报考院系的心仪导师,进行自我推介、备考咨询等,而导师一般也会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考生志向,给予明确同意与否的回应或指导。“这是双向的选择过程,导师和学生都会慎重对待。”牛静昨日告诉记者。
然而,本月14日、15日,牛静所在的新闻学院先后举行了2015级统考硕士研究生复试和师生“双选会”,“复试前曾与我联系1个多月,再三坚定承诺选我作导师的某外校考生张华(化名)却不见其人。”牛静说,起初她以为张华是复试落榜,还专门发邮件给张华,结果昨收到他的回复邮件,被告知复试已过并选择了学院另一导师。
另一考生王莉(花名)是外校推荐免试保送生。“推免保送生也要复试,去年10月复试前,她也是10余次跟我邮件联系表明自己确定选我做导师,后来才得知她几乎同时跟学院其他数位导师都发了类似邮件,不少导师也有意选她”。
牛静说,考生“一对多”跟导师联系,是希望在复试时能多点印象分,这点完全可以理解。“但若你已对某导师明确表明了选择,那就需从道德上履行这个你自愿做出的承诺。”牛静直言。
昨日,牛静将此感叹发在微信朋友圈,迅速引来在汉多所高校的数十位硕、博导同行共鸣,不少导师都称遭遇过类似考研生的表决心,结果最后“被欺骗”。
新东方徐州学校微信(微信号:xzxdfxx)
最新考试资讯、教育新闻,请扫一扫二维码,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!
相关推荐
版权及免责声明
①凡本网注明"稿件来源:新东方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(含本网和新东方网) 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、发表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新东方"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② 本网未注明"稿件来源:新东方"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"稿件来源"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"稿件来源:新东方",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,电话:010-60908555。